03 第三期電子報

圖片
  
北藝大2024校務研究年報發刊囉!

號外!號外!2024校務研究年報就在3月17日新鮮出爐囉!

校務研究辦公室推出了本年度最能呈現北藝大各式樣貌的校務研究年報,這可不是一般的「例行公事」,而是一場資訊與數據的盛宴。

這次的年報,我們已公開於北藝大校務研究官網,等著大家前來一探究竟,從校園數據到發展願景,應有盡有。無論你是想了解學校的發展狀況,還是單純感到好奇,這份年報都能滿足你的需求。

這次我們擷取了年報內【畢業生流向調查】作為主題,相信不管是待了十幾年的老師、同仁,或是入學剛快滿一年的小大一,「畢業」這個主題都與大家切身相關。學生的就業狀況、同學畢業後可能發展的途徑,在此次發刊的2024校務研究年報、電子報中得以一窺全貌。


北藝大畢業生流向大揭密——他們都去哪兒了?

來看看北藝大畢業生都跑去哪了吧!

在本期年報中,校務研究辦公室將數據視覺化,根據最新的112年教育部的「畢業生流向調查追蹤問卷」,鎖定畢業滿一年、三年、五年的校友,進行「畢業生現況大盤點」。問卷調查中,我們分別回收了317份(畢業後一年)、217份(畢業後三年)、190份(畢業後五年)問卷。到底畢業後的大家是飛黃騰達、還是繼續修煉?

   

圖片
 

畢業生就業現況——人生這條路,大家走得怎麼樣?

先來看看畢業滿一年的狀況——52.2%的校友已經踏入全職工作的世界,穩定發揮長才;34.91%則正在投資或還在等待「人生的最佳機會」,暫時未就業(包含服役、進修、待業、備考、實習、休息、休養);其餘的12.89%則是多元發展,選擇部分工時的工作,可能一邊接案、一邊創作展演研究、一邊思考人生。  

時間過得快,三年後,情況開始轉變——全職就業率升到61.75%,未就業率降到22.58%,看來大家陸續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了!不過有趣的是,部分工時工作的比例反而增加到15.67%,可能有些人發現「全職未必快樂」,選擇自由度更高的生活方式。  

等到了畢業滿五年,故事又出現新轉折——全職就業率稍微降至60%,但整體還是穩定發展中。未就業者稍微回升到25.26%,而部分工時工作的比例則落在14.74%。這代表什麼呢?或許有一部分人選擇進修,或是決定從公司體制中抽身,走向更自由的創作展演研究等道路。


趨勢分析——時間會帶來答案嗎?

從數據來看,畢業生的全職就業率在前三年穩步上升,但到了第五年有些微回落。這可能是因為某些人發現朝九晚五不適合自己,決定轉行、進修,甚至投入藝術創作展演研究,不想被一份工作綁住!  

另一個關鍵點是,畢業三年內,未就業比例明顯下降,這說明多數畢業生大約三年內可以找到穩定的工作。不過,五年後仍有四分之一的畢業生未進入正式就業市場,這可能與藝術產業的特性有關——畢竟,藝術工作者們的職涯不像一般職業那麼制式化,「自由接案、創作展演為主」才是日常。

  

藝術人生,選擇很多!

整體來說,北藝大的畢業生在三到五年間逐漸步入穩定的職涯發展,但其中有不少人選擇自由接案、多元工作模式,而非傳統的全職工作。對於藝術工作者來說,這種現象並不奇怪,畢竟創意產業本來就充滿變數與挑戰。  未來,學校可以持續透過職涯輔導、產業連結,幫助畢業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無論是創業、自由創作、展演研究,還是進入全職工作,都能走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藝術之路!  


北藝大畢業生就業領域分析

根據最新的112年教育部畢業生流向調查數據,大部分的學長姐們還是選擇待在藝文圈,但有些人則勇敢跳脫原領域,跑去教育、行銷、甚至資訊科技界闖蕩

 

圖片
 

榜首:藝術與影音傳播——北藝人的老家

不意外,超過54.59%~57.74% 的畢業生仍然活躍在藝術與影音傳播產業。他們的日常可能是創作、表演、設計、策展、拍片、幕後執行等,或在文化產業裡當個藝術推手。這說明了一件事——藝術產業對北藝大畢業生還是很愛的!不論是幕前發光,還是幕後操刀,這群人依然在用創意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雖然有時候可能也會燃燒荷包)。

 

第二名:教育界的藝術推手——教職

除了在藝術界大展拳腳,約20.77%~22.02%的畢業生選擇當藝術教育的傳教士(老師)。這些人可能是在學校教藝術相關學科,或是在體制外開工作坊、當課程講師。  不僅能穩定收入,還能讓下一代感受藝術的美好,一邊改變世界,一邊維持基本溫飽。 


第三名:跨界挑戰者——行銷、科技

一部分畢業生發揮創意,跨足行銷與銷售(4.17%~6.28%),甚至跑去資訊科技界(2.42%~4.93%)!  可能有些人發現,做品牌行銷與組織創作、推廣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而數位藝術的崛起也讓更多北藝人投身數位內容、UI/UX 設計、動畫特效等高科技領域。看來,未來的藝術工作者除了關在工作室不眠不休的創作排練外,還可以投身高科技產業鏈呢! 


藝術人生的無限可能 

整體來說,北藝大的畢業生大多仍在藝術與教育界發展,但也有不少人勇敢跨足行銷、資訊,或是公共事務等領域,展現藝術專業的超強適應力! 建議師長們未來可以在專業知能傳授中增強生職涯方向的引導,讓學生知道自己不只有一條路可以走, 無論是繼續當藝術工作者,還是跨界挑戰,只要發揮創意,多元探索與培能,世界都會有我們的一席之地。


北藝大畢業生學習經驗與學用相符度分析

想知道北藝大畢業生在職場上到底靠什麼生存嗎?

根據校務研究年報,表1-13「對於工作有幫助的『學習經驗』」數據顯示,其實畢業生最倚賴的還是專業知識與技能,但人脈當然也不是沒用——只是不一定能靠它過一輩子


圖片
 

專業知識才是王道,畢業五年後更有感!

從表1-13的數據來看,「專業知識、知能傳授」這項影響力從33.04%(畢業滿一年)提升至39.18%(畢業滿五年),換句話說,隨著時間推移,大家越來越意識到過去的努力學習,確實有回饋於職場的各個面向。 

這也意味著,不管當初學得多認真,專業技能還是職場上能走長遠的關鍵,藝術創作、表演、策展、影像製作、劇場技術……沒有真本事,怎麼在競爭激烈的藝術圈站穩腳步? 


現在與未來--人脈

從表1-13的數據來看,隨著時間「同學及老師人脈」的幫助性則稍微下降,從26.56% 減少到 23.88%。這可能是因為剛畢業時,學長姐、老師、朋友 可能還會互相拉一把,介紹工作機會,但三、五年後,大家也各自發展,開始投身於某個領域,靠自己的專業本事生存,也透過自己的努力建立屬於自己事業上的人脈。這告訴我們,有好的人脈求之不得,但也要時時刻刻精進自己,才能禁得起長久的職場試煉。


校內外實習 vs. 國際交流 

表1-13數據中我們可以得知:

- 「校內實務課程」影響力穩定(19.42%~19.51%) 

- 「校外業界實習」的影響佔比也不高(4.91%~6.34%) 

- 「國際交流」影響力雖微幅上升,但仍然偏低(2.46%~2.99%) 

這代表什麼?實務經驗的確有幫助,但實務經驗依然需要專業能力來支撐。而國際交流的影響力低,可能是因為產業特性,並不是每位畢業生的職涯規畫朝向國際舞台來開展


學用相符度提升!畢業五年後豁然開朗

圖片
 

從2024校務研究年報表1-14「畢業生自我評估學用相符比例」的數據可知,關於學校所學工作需求的匹配度可知: 

- 「非常符合」的比例從28.16%(畢業滿一年)提升至38.21%(畢業滿五年)

- 「符合」的比例也從33.50%升至38.21% 

- 「不符合 + 非常不符合」的比例則從22.33%(畢業滿一年)驟降至3.25%(畢業滿五年)! 


透過畢業生流向調查的留言回饋可知,畢業一年的同學普遍很鼓勵學弟妹可以及早開始思考人生、認真學習,並肯定北藝大的養分與資源;有趣的是,畢業三年的留言回饋,多數鼓勵同學要把握在學時光學習,多加利用學校資源與廣結善緣、務實地邁出每一步;畢業五年的回饋,則是希望學校可以讓在校生提早知曉職場現況,包含一些自行創業的學長姊的創業歷程等等。

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在努力,透過這份調查我們亦可得知,不管在哪個領域,北藝大的畢業生有好好地擁抱自己的專業, 從畢業一年後至畢業五年,逐漸發揮自己所學所想,實踐在自己的職涯中。


結論:北藝人的職場攻略

1. 沒有真本事,光靠人脈是撐不久的。 

2. 人脈有用,但影響力會逐漸減弱。老師、朋友可以幫你開門,但門內的路還是得自己走。 

3. 校內外實習有幫助,但比不上專業能力的影響力。

4. 學用相符度隨時間增加,畢業五年後會覺得學校所學是真本事。


學長學姊有話要說

圖片
 在畢業生流向調查問卷設計中,於最後一題,提供填答者可以留言給母校或學弟妹。在我們收集到的回饋中,畢業校友普遍都是肯定北藝大的教育,並以身為北藝人為榮。其中我們擷取了一些畢業的學長姐想要告訴大家的話,並用匿名的方式傳達給現在正在閱讀的每一位北藝人:

 

畢業一年的小強與小美:

小強:

【青出於藍勝於藍,學弟妹能力很強。如果在學期間就有參與職涯銜接訓練課程,把份內的事做好,加上建立一些人脈,找到工作和展露頭角的機會很多啦~唱衰表演藝術作為職業的人比比皆是,和外人解釋不來還覺得你就是在街頭賣藝的打從心底瞧不起,不過有很多人很多團體正在自己創造機會、拓展市場,所以畢業後莫慌,一起努力共互勉之~】

 

小美:

【建議在學時積極思考個人特質與未來發展,依此選擇對自己有幫助的課程,而非一昧接受學校既定課程,也可考慮選修他校學分和參加較有深度的講座補充相關知識。】

 

畢業三年的志強與冬梅:

志強:

【有時候不是作品比別人強就能得到工作機會,更多的時候企業看得是與他人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與積極的態度。】

 

冬梅:

【給學弟妹的話:  背景夠硬,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背景不夠硬,想想自己能幹什麼】

 

畢業五年的志明與春嬌:

志明:

【視覺藝術的工作環境目前個人感受並不是很友善,在美術系學習與出外到業界工作之後發現有很大的落差,希望母校推廣學生到外實習工作與不同圈子的人交流,並回饋分享給同儕師長,視覺藝術工作者的工作條件與福利要變得能夠賴以為生,需要的是更通透的交流環境與個人獨立且對社會盡心創造友善的人,互利才有互助。另外,我強烈希望學校重視環境修繕,北藝大的建築十分漂亮,但進到建築各系所都很破敗,服務學習應是從自己的環境著手,才會彼此珍惜,不論學生、師長、愛校人士皆是如此,我們學生在學期間到出社會都有這樣的觀感,希望北藝大能變得更好,謝謝!】

 

春嬌:

【希望音樂學系能夠多讓同學理解就業上遇到的問題,以及台灣演奏市場可能性很低、需求很少,需務實讓同學知悉,並引導。否則多數人可能只能去學校當代理代課老師,很快就又需要找新學校,跟本身專業能力沒有關係。私人學生也很難收,自己辦音樂會除了花錢之外,還很少然而會真的想來欣賞,這些都是可以在學校期間就練習如何突破。】 

-----------------------------------------------

每一位北藝人都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步調持續前行,幸運的是,透過畢業生流向追蹤調查,
我們得以借鑑許多前輩的經歷,透過調查分析回饋給不管是教學、行政單位,或是在校的你我。

感謝每一位回填畢業生流向調查問卷的同學,你們的聲音我們都收到了!
期待未來再次相遇。


校務研究辦公室 敬上
  
logo
facebookigyt
ADD112 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 No.1, Xueyuan Rd., Beitou Dist., Taipei City 112, Taiwan
TEL+886-2-28961000 分機1013|FAX+886-2-28945114|EMAILir.tnua2022@gmail.com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校務研究辦公室版權所有
made by FATCHUN Website System